11月,國內三元動力電池裝機同比下滑,市場份額持續走低,占比僅20.2%;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低迷,在歐美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關稅限制下,我國新能源汽車及三元動力電池出口同比低速增長;鈷資源供應仍然寬松,鈷原料進口保持較高增速,鈷供應過剩形勢短期內仍難以逆轉,預計鈷市場仍將保持低位震蕩。
鈷市場保持低位震蕩
11月中以來,鈷市場總體保持低位震蕩。12月中(12月13日),電解鈷價格(≥99.8%,上海有色現貨均價)收于17.75萬元/噸,相比上月同期的17.85萬元/噸累計下跌0.6%;作為三元材料原料的七水硫酸鈷的價格(鈷≥20.5%)收于2.70萬元/噸,相比上月同期的2.73萬元/噸累計下跌1.1%。
國內三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岌岌可危
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對汽車消費拉動效應明顯,國內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整體保持旺盛增長。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,2024年11月,我國汽車產銷環比同比繼續實現雙增長,其中,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56.6萬輛和151.2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45.8%和47.4%。當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為45.6%,相比上月下跌了1.2個百分點。動力電池裝機方面,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,2024年11月,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67.2GWh,環比增長13.5%,同比增長49.7%。
動力電池中三元電池市場份額繼續下滑。2024年11月,國內三元電池產量和裝車量分別為24.2GWh和13.6GWh,同比分別下降12.9%和13.5%,環比分別增長3.3%和11.6%。三元電池裝機占比為20.2%,相比上月再次回落0.4個百分點。一年來,寧德時代等龍頭電池企業推出的神行超充電池、“驍遙”超級增混電池等高性能磷酸鐵鋰電池對純電動汽車、增程式及插混汽車領域領域三元電池的市場份額形成全面“圍剿”,三元電池市場份額日益進入岌岌可危的嚴峻境地。
1-11月累計看,我國三元電池累計產量和裝機量分別為249.4GWh和124.7GWh,同比分別增長13%和13.7%,累計裝機占比為26.4%。
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低迷,三元電池出口略增
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以三元電池為主,然而近期海外市場持續低迷。根據RhoMotion數據,預計11月,根據RhoMotion數據,歐洲電動汽車銷量達到28萬輛,同比略有下降,環比增長7.7%;北美電動汽車銷量約17萬臺,同比增長16.8%。
由于海外市場低迷,加之歐美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加征關稅,我國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出口明顯放緩,三元動力電池出口略有增長。11月,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8.3萬輛,環比下降35.2%,同比增長14.1%;我國動力電池出口量為12.5GWh,環比增長15.3%,同比下降2.2%;其中,三元電池出口8.5GWh,環比增長16.5%,同比增長4.7%。1-11月,我國三元電池累計出口73.4GWh,累計同比下降4.9%。
三元材料生產保持小幅增長,智能手機及鈷酸鋰消費恢復增長
三元材料產量同比保持小幅增長。根據SMM統計,11月,我國三元前驅體和三元材料產量分別為7.7萬噸和6.1萬噸,同比分別增長10%和增長9.2%,環比分別增長4.9%和3.8%。1-11月累計看,我國三元前驅體和三元材料累計產量分別為77.3萬噸和62.9萬噸,同比分別增長3.6%和10.8%。
為了更直觀了解三元電池產業鏈生產及庫存變化情況,我們跟蹤了三元電池產量/(裝機量+出口)、三元材料產量(2千噸)/三元電池產量(GWh)、三元前驅體產量/三元材料產量等3個比值的變化情況,從中可以看到,11月,我國三元電池的生產相對于下游需求進一步回落,三元材料生產相對于三元電池生產保持相對穩定,三元前驅體的生產相對于三元材料也保持相對穩定。
消費電子領域,我國智能手機消費恢復正增長,鈷酸鋰正極材料產量也恢復增長。根據中國通信研究院數據,2024年10月,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967.4萬部,同比增長1.8%,其中,5G手機2672.2萬部,同比增長1.1%,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0.1%。2024年1-10月,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.50億部,同比增長8.9%,其中,5G手機2.14億部,同比增長13.6%,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5.5%。從鈷酸鋰生產情況看,根據SMM統計,11月,我國鈷酸鋰正極材料產量為0.78萬噸,環比增長3.7%,同比增長11.5%,1-11月累計產量8.1萬噸,同比增長14.4%。
硫酸鈷生產總體收縮,四氧化三鈷保持增長
硫酸鈷(三元材料的生產原料)生產仍在收縮。根據SMM統計,2024年11月,國內硫酸鈷產量為0.51萬噸,同比下降10.9%,環比增長5.1%,1-11月累計產量為5.64萬噸,同比減少25.5%,生產總體仍呈現收縮特征。四氧化三鈷(鈷酸鋰的生產原料)生產仍保持增長。根據SMM統計,2024年11月,國內四氧化三鈷產量為0.92萬噸,同比增長38.3%,環比增長4.8%,1-11月累計產量為8.55萬噸,同比增加22.0%。
鈷資源供應寬松,鈷原料進口保持較高增速
資源項目方面,在銅價較高的情況下,剛果(金)銅鈷礦產持續加快銅礦生產,帶動鈷副產品產量持續增長,全球鈷資源供應總體仍趨于寬松。由于市場持續低迷,嘉能可下調2024年上半年產量1.59萬噸,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2.17萬噸下滑27%,但這對市場過剩壓力的緩解有限。根據安泰科預測,2024年全球鈷原料供給將接近27萬金屬噸,增加近3萬噸。*大增量來自于洛陽鉬業。根據其發布的三季報,洛陽鉬業前三季度共生產鈷8.47萬金屬噸,同比增加127.4%,共銷售鈷7.98萬噸,同比增長1021%,即前三季度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超過7.2萬噸。
原料進口方面,鈷原料進口仍保持較高增速,并以鈷濕法中間品進口為主要增量。據安泰科結合海關數據統計測算,2024年10月,我國進口鈷原料1.66萬金屬噸,環比減少19.51%,同比增長35.3%,同比增速下滑近50個百分點,但仍然較高。1-10月,我國進口鈷原料17.74萬噸,同比增加63.87%。其中,鈷濕法中間品進口15.33萬噸金屬量,同比增長79.67%,鎳濕法中間品帶入鈷2.2萬噸金屬量,同比增長13.54%。根據SMM數據,2024年11月,我國鈷濕法冶煉中間品進口6.42萬噸,環比增長36.8%,同比增長43%。
鈷市場或繼續保持低位震蕩
展望后市,鈷市場需求增長不樂觀。新能源汽車領域,以三元電池的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低迷,并打壓和限制我國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對外出口,對三元電池消費有較大利空。國內新能源汽車整體仍有望保持較高增長,但國內三元動力電池份額岌岌可危,三元電池去鈷化仍在持續推進,導致三元電池領域鈷需求增長不樂觀。此外,智能手機消費增速放緩,對鈷消費的增長帶來一定利空。
但鈷資源端供給仍在持續增加,鈷原料進口持續大漲,鈷市場過剩形勢短期難逆轉。因此,雖然當前鈷市場已經持續創下新低,但基本面上仍沒有支撐市場反轉的力量,預計短期內鈷市仍將保持低迷。
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,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。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、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、及時性、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。據此投資,風險自擔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,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。